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动态>>正文
法史学科2010年CLSCI论文数据分析

法史学科2010年CLSCI论文数据分析

(一)学科总体评价

2010年,法史学科在15种CLSCI法学期刊共发表论文87篇,占论文总篇数1431篇的约6.08%,相较2009年略有上升,次于民法学、法理学、刑法学、经济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和大国际法学,位居第七。其中,在三大权威期刊共发表论文9篇,占总数173篇的5.2%,比2009年少一篇。总体上看,作为传统法学学科之一,法史学科基本上处于平稳发展阶段。

从基本面来看,2010年法史学研究呈现如下特点:

第一,中法史研究依旧保持强势。在2010年法史学87篇论文中,中法史的论文有74篇,约占85%,对中西法律制度和文化进行比较研究的论文有5篇,纯粹研究外国法制史的论文只有8篇。与2009年相比,尽管中法史的论文数量下降了5篇,但在整个法史学科中仍居强势,地位显赫。

第二,明清法制及从整体上研究传统法文化依然是法史学者研究的高产领域,法史学界研究清末民初宪政转型的热度有所下降。2010年,有16篇是对明清法制的研究,与2009年持平;有15篇论文是对中国传统法文化的整体研究,比2009年多一篇;研究清末民初法制及法律思想的有14篇,比2009年下降了7篇。相比这些高产领域,研究先秦法制及法制思想的只有7篇,比2009年多1篇,其中有4篇研究先秦儒家思想,而在2009年,则没有一篇研究先秦儒家思想。

第三,法律史研究对象趋于多样化。除法典、司法文牍、档案、出土文献等传统的研究资料外,2010年法律史研究的对象更趋多样化,不仅包括戏剧[1]、小说等文学作品,还包括讼费账单[2]、 契约中的吉祥语等。从某种程度上说,文字和器物确实承载着一个时期的文化和观念,都能或多或少映照出一个时期法律文化的碎片。但要想将这些碎片加以整合或进行准确的分析,恐怕不仅需要方法和资料上的创新,更需要深厚的法史学功底。对于法史学界研究资料的新奇化、多样化,也有学者提出了反思,认为传统资料 (法典、正史、方志、司法文书等)和文学作品资料在价值上有差别,不应轻易以文学作品的内容否定根据前者得出的结论[3]

总体来看,法史学科在2010年精彩纷呈、好文不断。

(二)研究队伍总体评价

评价法史学研究队伍之前,整理者首先要向仙逝不久的法史学家曾宪义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并深切缅怀他为法史学科、为法学界、为中国教育界作出的卓越贡献!

2010年15种CLSCI来源期刊发表的法史学论文共涉及83位作者(含合作作者),其中发表2篇以上的作者有7位,分别是:范忠信(3篇)、徐忠明(3篇)、张中秋(3篇)、李秀清(2篇)、方潇(2篇)、李红海(2篇)、李启成(2篇)、汪雄涛(2篇)。在这些高产作者中,既有中青年法学家,如范忠信、徐忠明、张中秋、李秀清、方潇;也有青年法史学新秀李红海、李启成、汪雄涛。

2010年发表CLSCI论文2篇以上的作者名单(共8人)

作者

2010年篇数

2009年篇数

出生年份

范忠信

3

1

1959

徐忠明

3

0

1960

张中秋

3

1

1962

李秀清

2

0

1966

方潇

2

2

1968

李红海

2

1

1973

李启成

2

1

1974

汪雄涛

2

2

1979

综合2009及2010年情况来看,法史学研究队伍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老一辈名家依旧笔耕不辍,令人尊敬。已年逾80岁高龄的张晋藩教授,在2009年发表了2篇CLSCI论文,2010年又发表了1篇,2011年年初再发表1篇,真可谓“宝刀不老”!俞荣根教授已年过六旬,但也是连续两年各发表1篇CLSCI论文。实际上,老一辈名家的学术创作远不止此,如含其他刊物,2010年,张晋藩教授共发表3篇,俞荣根教授发表9篇,如此等等。所谓“老将出马,一个顶俩”,某种程度上,对老一辈名家而言,创作就是贡献!

2、中青年学者的表现整体向好,但波动较大。2010年,排名前三位的作者均为50岁左右的中青年法学家,但与2009年综合对照后可以发现,这三位作者在2009年均不属于高产作者。同样, 2009年发表3篇CLSCI论文的中青年学者里赞教授,在2010年却遭遇“小年”,颗粒无收,或许是来年方可报春归吧。

值得关注的是,武树臣教授在2010年发表了4篇“寻找”系列,寻找最初的礼、刑、律、独角兽,分别发表在《法律科学》、《当代法学》、《法学杂志》、《河北法学》,无奈有3家刊物不属于CLSCI来源期刊,只能排名偏后。徐忠明教授在2010年发表了8篇,马小红教授也发表了5篇,但基于同样原因,排名未能更进一步。

3、青年才俊异军突起,积极寻求发展。2009年和2010年中,发表CLSCI“最给力”的青年才俊无疑是汪雄涛,作为79年出生、博士毕业不过2年的青年学者,每年都发表2篇CLSCI,而且2011年又已经发了1篇,独立支撑起云南大学法学院法律史学科进入法学院校前十名,真可以说是“后生可畏”!表现稳定、连续两年均有“入账”的还有李红海、李启成、聂鑫、邓建鹏、闵冬芳等一批70后青年才俊。

(三)法学院校排名分析

2010年CLSCI法史学论文作者共来自50家单位。有13家单位发表论文2篇以上。排名依次为:

名次

单位

总篇数

权威期刊篇数

作者名单

1

中国政法大学

11

1

张晋藩、张中秋(3篇)、闵冬芳、徐世虹、王银宏、李雪梅、张德美、邹亚莎、乐斌

2

华东政法大学

5

李秀清(2篇)、冷霞、魏琼、陈颐

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5

范忠信(2篇)、屈永华、黄晓平、李栋

4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4

1

郭义贵、李红海(2篇)、俞江

4

北京大学法学院

4

武树臣、李启成(2篇)、章永乐

6

中山大学法学院

3

1

徐忠明(3篇)

6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3

1

方潇(2篇)、艾永明(合作)、郭寅枫(合作)

6

吉林大学法学院

3

冯学伟、吕丽、张伯晋

9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2

叶秋华(合作)、赵晓耕(合作)、黄宗智

9

清华大学法学院

2

聂鑫、周伟

9

武汉大学法学院

2

陈胜强、陈晓枫(合作)、孟令战(合作)

9

西南政法大学

2

俞荣根(合作)、段晓彦(合作)、杨添翼

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2

明辉、罗昶(合作)、高其才(合作)

9

云南大学法学院

2

汪雄涛(2篇)

上述13家单位共发表了50篇论文,占2010年法史学科论文总数87篇的57.47%。根据该表及2009年排名情况可以做出以下初步分析:

第一,强者恒强,法大为大。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在15种CLSCI来源期刊上发表了11篇法史学论文,不仅连续两年蝉联法史学院校排名第一,而且两年均遥遥领先于其他法学院校,可谓强者恒强!足可见当初教育部将人文社科法律史学重点研究基地设在法大名副其实。相较2009年,尽管法大在总篇数上少发表了一篇,但张中秋教授一人发表3篇,与范忠信、徐忠明两位学者并列个人排名三甲,也填补了去年的遗憾。

第二,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重振雄风,中山大学法学院表现差强人意。华东政法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一向是法律史研究的重镇,均产生了不少法律史名家,2010年,这两所院校均以5篇的好成绩并列第二,一扫2009年被排名至10名开外的不利局面。但是,值得关注的是,范忠信教授离开中南后,2011年的中南法律史学科排名不知是否会受到影响?中山大学法学院2009年仅以1篇排在10名开外,2010年却仅靠徐忠明教授一个学者就排到了第六。但是,只有一个人在战斗的法学院往往是不稳定的。

第三,一些新生代院校在向上崛起,一些老牌院校表现难称满意。首先说向上崛起,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和北航法学院作为新生代,不仅连续两年法律史排名进入前十,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更上层楼,从第8跃居第4。然而,就2010年而言,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西北政法大学等一些老牌法律史研究重镇表现难称满意,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虽赖2篇CLSCI位居第9,但其中一篇系60院庆纪念论文,另一篇则出自并非法律史学科教研室的黄宗智,表现难说满意。西北政法大学遭遇“流年”不利,尽管2009年排名靠前,但2010年却没有一篇CLSCI论文。武汉大学尽管连续两年都排名进入前十,但这两年的法律史论文均发表在自家刊物上。有向上崛起,就有向下沉沦,岂不闻“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上述统计可能存在一定偶然性,有缺漏之处,欢迎指正!

(中国法学会法律信息部整理分析,转载务必注明出处)


[1]邓建鹏:《也论冤案是如何产生的:对、的再解析》,《法学评论》2010年第5期。

[2]郑小春:《从徽州讼费账单看清代基层司法的陋规与潜规则》,《法商研究》2010年第2期。

[3]李启成:《文学作品、司法文书与法史学研究:以审理妄冒为婚案件为中心的研究》,《政法论坛》2010年第2期。

版权所有: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    海淀校区: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邮编:100088    | 学术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