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动态>>正文
中国法律史学会“法律史大讲堂”第一讲 | 张晋藩:简谈中华民族的政治智慧和法律智慧


2023年5月8日下午,由中国法律史学会主办的“法律史大讲堂”系列学术讲座第一讲通过线上方式举行。本次讲座由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张晋藩先生主讲,演讲主题为“简谈中华民族的政治智慧和法律智慧”。讲座由中国法律史学会代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的联合党委书记陈国平主持。西北政法大学王健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顾元教授作为与谈嘉宾发言。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及实务部门的专家学者、师生等近三百人参加了线上会议,反响热烈。



张晋藩先生在演讲中开篇指出,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法制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大批杰出的思想家、理论家,他们所形成的文化渊源,所遗留下来不朽的论著,充分显示了杰出的政治智慧和法律智慧。由此出发,他从法律起源、德法共治、“乐”的作用、和合文化等四个方面,对“中华民族的政治智慧和法律智慧”进行了重点阐述:


其一,蚩尤作刑、皋陶造律,揭开中国法律起源的大幕。蚩尤摆脱了宗教神明的羁绊,致力于现实主义的“作刑”,其所作之刑,成为夏、商、周三代墨、劓、剕、宫、辟的五刑的前身。皋陶在造律的同时,所提出的“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的刑法原则,成为后世以德化民、德法共治的渊薮。


其二,为政以德,德法共治的历史发展。以德化民,建设稳定的社会基础;以法惩恶,维护社会的安宁和国家的强盛。只有将道德要求和法律规范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共同提升,才能实现善治的目标。


其三,“乐”在综合治国中的作用。具体可分为礼乐合治、乐与政通、乐助大刑等三个方面。古人作乐不是以之为娱乐,而是借乐以观政治得失,通过乐考察人心的向背、施政的得失、国势的趋向,将其上升到乐与政通、综合治国的高度。


其四,以亲九族、协和万邦的和合文化。“协和万邦”是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所应承担的使命责任,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文化热潮对“协和万邦”理念的支撑,到西域都护府为协和万邦提供实验的基地,再到《唐律疏议》所制定的保护化外人之法,均是民族智慧与和合文化的生动写照。


张晋藩先生在讲座结尾强调,五千年多的法律史进程中,中华民族所表现出的政治智慧与法律智慧不胜枚举。习近平总书记所发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号召,与中华法文化中亲仁善邻、协和万邦、天下一家、求同存异的文化特质高度相契,正反映出民族智慧与国家治理的完美结合。


陈国平书记主持讲座时指出,举办“法律史大讲堂”是法学研究所与中国法律史学会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出的重要安排,以此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促进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张晋藩先生的讲座,关乎中国古代政治智慧和法制智慧中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对我们学习、把握、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王健教授在与谈环节高度评价了张晋藩先生的演讲,并深情回忆了在先生门下求学的宝贵时光。他指出,先生的演讲内容,既包括了中国法的起源与特点等问题,又反映了中国之治的根本之道;既辨明了“以乐治国”的独有特色,又强调了对人类终极命运的关怀和普遍主义的理想追求。中华民族所表现出的政治智慧与法律智慧,代表了中华文明的独特价值和世界意义,是新时代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和人类法治文明发展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副院长顾元教授指出,张晋藩先生的演讲,内容丰富,以点带面,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凝练性,折射出先生对于中国传统法文化持续深入的思考。他表示,先生以学术为志业、永不停歇的创新精神和追求古今贯通融通的守正精神,令后辈叹服。法律史学研究正应“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实现中华优秀法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法律史大讲堂”第一讲历约两个小时,现场气氛热烈,讲座取得圆满成功。


版权所有: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    海淀校区: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邮编:100088    | 学术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