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研究前沿>>正文
吴玉清:雍正与怡亲王允祥

雍正与怡亲王允祥

吴玉清

雍正与怡亲王允祥既是兄弟,又是君臣。雍正即位后,对允祥的荣宠自始至终有增无 减。允祥死后,雍正对他及其家属的眷遇也很少见,使他“生荣死哀”。雍正兄弟众多 ,为何对允祥如此厚爱呢?

一、储位之争,诸兄弟多为政敌,唯有允祥是他的诚挚兄弟。

康熙有子三十五人,长大成人者二十人。次子允礽,乃孝诚仁皇后所生,康熙十四年( 1675),二十二岁的康熙帝立不满两岁的允礽为太子。从此,允礽得到与众兄弟不同的 特殊待遇,其地位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允礽长大成人后,权势欲望不断增长,侵犯 和威胁着康熙的皇权。特别是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康熙帝巡幸塞外,命太子允礽、 长子允禔、十三子允祥等扈从。这次允礽的表现使康熙感到生命安全受到威胁,他对大 臣说:“令朕未卜今日被鸩,明日遇害,昼夜戒慎不宁。”①遂于九月回京的路上,迫 不及待地宣布将太子废斥。从而引起激烈的储位之争,在朝大臣也被卷了进去。众皇子 为争储位,各树私人,结成朋党,互相倾轧,使康熙十分恼火,促使他对允礽的复立复 废。储位空缺,诸皇子争夺不休。其中皇八子允禩势力最强,他得到众大臣的保荐,又 有皇九子允禟、皇十子允 、皇十四子允禵为其死党。当允禩的用心被康熙揭穿,继 嗣无望时,允禵得到康熙的重用,大有继嗣的可能。

至于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帝),当然不会坐失良机。不过,他的手段更隐蔽,更 高明。表现出与世无争的样子,千方百计取得康熙对他的好感。在众多的兄弟中,他自 成一派,与其他兄弟若即若离,即使他的同母弟允禵,也与他不亲,与允禩结为死党。 唯有皇十三子允祥与之亲近。

允祥生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十月初一日,他“生秉粹质,至性过人”,懂事后, “祇服慈训,先意承志,靡不周悉。”②深得康熙宠爱。自康熙三十七年(1698)允祥十 三岁起,至四十七年(1708),康熙每逢出巡,必带上允祥,“恩宠优渥”。但在第一次 废太子时,允祥受牵连曾被“圈禁”③。从此失宠于康熙,终康熙之世,既无重用,也 没有受封。但不管得宠,还是失宠,允祥都安分守己,“忠孝纯挚”④。在众皇子的争 储斗争中,他“孤介自持”⑤,并未参予。

允祥小胤禛八岁,他俩虽非同母所生,但从小侍奉康熙,朝夕相处,彼此亲近。稍长 ,胤禛奉命教允祥算学,“日事讨论”。每逢塞外扈从,兄弟俩“形影相依”⑥。众兄 弟集会赋诗,允祥常把自己的诗作向胤禛请教。后允祥因太子事牵连失宠,康熙不象原 来那样每次出巡都带上允祥。有时胤禛单独扈从,允祥便以诗相赠。胤禛为之收藏,共 计三十二首。后来雍正把这三十二首诗收在自己的诗集后面,“以传永久”。雍正在允 祥死后的三周年忌日,亲制祭文,在谈到这段情景时,说:“贤弟克尽恭兄之道,朕兄 深笃友弟之情”⑦。表现了兄弟手足情谊。

二、胤禛即帝位,重用允祥。允祥颇有见识和才干,忠心耿耿,克尽职守,多有建树 。

争储结果,胤禛获得皇位,即雍正帝。雍正自料不会高枕无忧,那些政敌决不会善罢 甘休,必然要继续进行较量。因此,允祥就成为他最信任的弟弟,命他为总理事务大臣 ,封怡亲王。同时被任命总理大臣的还有允禩,大学士马齐,隆科多。允禩才智为其他 兄弟之首,雍正为了分化他的集团,特予笼络以观后效。马齐是支持允禩为太子的大臣 首领,因他是老臣,在朝中有威望。后来雍正在回忆这段历史时,说:“辅政之初,阿 其那(即允禩)包藏祸心,扰乱国是,隆科多作威作福,揽势招权。实赖王(指允祥)一人 挺然独立于其中,镇静刚方之气,俾奸宄不得肆其志。”⑧允祥对巩固和加强雍正的皇 位起了重要的作用,雍正更加宠信允祥。

允祥除任总理事务大臣外,还奉命领户部,管理三库事,负责钱粮的清查,主管钱粮 奏销的会考府事务。雍正把朝廷的财政大权都交给了允祥。康熙朝后期,吏治废弛,百 弊丛生,官吏贪污,“库帑亏空,日不暇给”⑨。从各省到州县官吏,或因上级勒索, 或因中饱私囊,或因公挪用,造成地方仓储严重亏空。朝廷户部官吏贪贿徇庇,而在收 支中又日益增加各种名目的额外费用,即所谓浮费。经费浩繁,帐目繁杂,管理混乱, 蠹弊丛集。户部银库经允祥查出亏空竟达二百五十余万两之多。允祥对此进行了认真的 整顿。他清除积弊,堵塞漏洞,稽核精密,严格收支出纳制度。由于允祥的精心管理, 再加上他为官清廉,因此,各部门不敢虚报冒领,各省也不敢心存侥幸,大多数能于春 秋两季按数拨解钱粮。于是,浮费大减,岁入增加,库储丰裕。故雍正年间的国库是清 朝历代最富足的时期。

在国库充足的条件下,雍正三年(1725),允祥奏清酌减江南苏松浮粮。所谓浮粮,即 指粮赋过重的部分。江南的苏州府、松江府,浙江的嘉兴与湖州,粮赋过重,始于明初 。洪武时,四府人民因固守此地,平定之后,朱元璋籍没诸富民之田为官田,按私租为 税额。明朝二百余年减复不一。清朝按明例征收,康熙时曾几次命廷臣议减,都因条件 不足,意见不一而止。此时财政充裕,雍正当然乐意市恩,准岁减江南正额苏州府三十 万两,松江府十五万两。浙江的嘉兴、湖州,江西的南昌,共减十六万两。⑩通计岁减 六十一万两。此外,对各省又依次轮流蠲免当年粮赋,合计数百万两。(11)民间负担从 而得到减轻。

是时,直隶水系庞杂,多有水涝灾害。雍正三年,直隶遭水灾。十二月,允祥奉命总 理京畿营田水利事务。允祥与大学士朱轼不辞辛苦,不避风寒,经过一冬春的实地勘察 ,从疏通河道,筑堤置闸,开引河,开挖入海直河,到区划田土疆界,开挖沟渠,他都 详细规划,制成水利图进呈。雍正看了非常高兴,称赞允祥等“于直隶地方东西南三面 数千里之广,俱身履其地,不惮烦劳。凡巨川细流,莫不穷源竟委,相度周详。且因地 制宜,准今酌古,曲意筹画,以期有益于民生。”(12)经奏准,设立了营田水利府,将 直隶诸河分为四局管辖。允祥亲临指导,修河造田,辟荒地数千里,募民耕种。还聘请 南方农民教种水稻。一年初见成效,数年之后,使京畿灾荒洼涝地区,变成了千里良田 。水灾相对减少。雍正五年(1727),直隶水稻丰收,北方民间不习惯吃稻米,允祥奏请 政府拨款按价收买,以鼓励农民种水稻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允祥还注意了解全国各地的情况,当他得知“江南水道,自河淮而外,多 致浅塞。”(13)每到雨季,河水泛滥成灾,他又奏请修复江南水利。虽未能亲往,他依 据属下水利人员提供的资料,指导规划,也收到了可喜的成效,东南数十州县河流疏畅 ,获灌溉之利。

雍正赠允祥的诗中有这样一句:“经理度支需赞画,畴咨水土奏丰穰。”(14)写的确 是实情。雍正朝前期,允祥以主要精力整顿财政和发展生产,成效显著。为雍正的政治 和经济改革,提供了物质条件。

雍正为了对准葛尔用兵,于雍正七年(1929)六月,设立军需房(即军机处的前身),命 允祥主其事。允祥参予了作战规划,他对路程的远近,山川的险易了如指掌。更重要的 是他及时有效地保证了转运军事供应,而数以千万计的军需,概出于国库,没有向民间 另行摊派。允祥不仅理财有方,而且调度得宜(15)。

在封建社会里,一些昏官酷吏理讼折狱往往以刑取供,以供定罪,草菅人命。允祥奉 命承审大狱数十案,从未对一人用刑,而诸案审清。他反对刑讯逼供,注意研究案情, 以情理折服。他曾奏言:“听讼之道,求诸词色以察情伪,设诚以待之,据理以折之, 未有不得其实者。”只有对最狡猾的重犯,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不得已而用刑。“若 概用刑求,三木之下,何求不得,此冤抑之所以难伸也。”(16)雍正称赞他的话是“仁 人之言”,命各省有司将此言刻成木榜置堂署,时时省览。

允祥还承办了大量繁杂事务。他处事周密,勤勉不怠,雍正对他极其信任,故委任他 的事也多,如管领汉侍卫,督领圆明园八旗守卫禁兵,养心殿监理织造,诸王子事务, 雍正旧邸事务,选择雍正陵址等均交允祥经管。允祥竭尽全力,事必躬亲,克尽臣弟之 道。雍正夸他办过的事情:“无不精详妥协,符合朕心。”(17)

允祥又是雍正与封疆大吏及地方官之间的联系人,雍正的忠实代理人。雍正不许官僚 结党,私下交往过多,就有被认为结党的嫌疑,但允祥除外。雍正为了牢固地控制封疆 大吏及地方官,一人难以作到,于是特命一些人与允祥联系。如他在河道总督齐苏勒二 年十二月十三日的奏折上写道:知道“尔与王无交接”,今令你同他交往,“不必疑虑 ,可于奏折之便,时通音问亲近之。保于尔有益无损也。”(18)为了拆散直隶总督李维 钧与年羹尧的关系,在李维钧二年十一月十三日的奏折上密谕:“诸王大臣中秉公为国 家爱惜人才者,惟怡亲王一人。卿倘有不便达朕琐屑之隐情,怡亲王尽能照拂,并可为 卿周全,卿何不乐为此不担干系之坦途耶。”(19)在江宁织造曹頫的请安折上写道:“ 你是奉旨交与怡亲王转奏你的事的,诸事听王子教导而行。”(20)允祥也主动关心属下 ,与他们交往。四川重庆总兵任国荣在他的八年七月十二日的奏折上写道:他于雍正五 年二月赴新任,行至卢沟桥,适逢允祥回京,允祥把他“传至行台,赏以克食,又赏盘 费银二百两。嘱臣莫谢亦莫奏,惟谆谆勗臣勉励做好官,报效皇上等语。”(21)允祥在 这类交往中,与对方商谈政事,了解他们的情况,疏通臣下与皇帝的感情,为雍正分心 效力。

三、在用人行政方面,允祥及时提出自己的建议,辅佐雍正。

雍正即位之初,他原以为皇十七子允礼是允禩党人,差他去守陵寝。允祥对雍正说: 允礼“居心端方,乃忠君亲上深明大义之人”,极力保荐。雍正听取了他的意见,封允 礼为果郡王,命管理藩院事。后来雍正称赞允礼“和平历练,临事通达。”(22)雍正六 年(1728)晋果亲王。七年命管工部事。八年,总理户部三库事。后又授宗令,管户部, 办理苗疆事务,成为显赫的亲王大臣。允祥还以推荐李卫而被雍正感念在怀。雍正很欣 赏李卫“勇敢任事”,屡加擢用,官至浙江总督。

雍正初年,青海叛乱。雍正用年羹尧领兵进剿。隆科多以私怨年羹尧之故,百计阻挠 军事计划。允祥向雍正力谏:“此番军旅之事,既已委任年羹尧,应听其得尽专阃之道 ,方能迅奏肤功。”雍正采纳了他的意见,不从中掣肘,青海迅速告捷(23)。

雍正为了改变康熙晚年吏治腐败的严重局面,以“猛严”治政,用以惩治种种弊端。 如追赔亏空一事,(库帑亏空是康熙朝的多年积累,“年久数多,典守者众”)被触动的 人很多,株连太广,引起很多非议。允祥也觉得过于严刻,于是婉转地向雍正提出:“ 皇上用法稍觉严厉”。雍正回答他:“人心玩愒已久,百弊丛生。此时若不惩创,将来 无所底止。”(24)雍正当时拒绝了允祥的意见,但把他的忠告记在心里,当吏治好转时 ,雍正作了许多宽免,保全了一些官吏。雍正称赞允祥:“有关吏治民生之利弊,有闻 必奏,每语必详。”并为国家保护和培养人才。

乾隆时哲学家,皈依佛教的居士彭绍升写了一首诗歌颂允祥,诗曰:“皎日照清秋, 天高百物肃。卿云扬其华,代天调玉烛。播谷复明刑,洵美麟之足。悬榜照官衙,毋使 穷黎哭。”(25)

四、雍正对允祥荣宠有加,而允祥谦恭谨慎,安分自处。

允祥以谦抑为怀,从不夸耀己功。雍正每有嘉奖,他都诚惶诚恐,力辞不受。雍正元 年(1723)十一月,雍正按康熙时分封之例,赐允祥银二十三万两,允祥辞谢不受。雍正 勉谕再三,仅受十三万两。又按裕亲王例,令支官物六年,允祥又辞。三年三月,以总 理事务之功,加封其一子为郡王,他又坚辞不受。八月,命加俸银一万两,辞之不允, “则封识所赐而藏之”(26)。七年十一月,又命增加仪仗一倍,允祥以逾礼辞,不受。 同年,以选择雍正陵址之功,赐予中吉之地,允祥奏曰:“此等吉壤,必有大福者乃足 当之。若臣冒昧得此,不惟不能蒙福子孙,必罹祸殃。”(27)固辞。自选平善之地以请 。

允祥一生节俭,不以地位隆崇而奢华。雍正说他在康熙时“敬谨持身,廉洁立品,… …其安分自守,家计空乏。”(28)后成为显赫的亲王大臣,依然如故。雍正二年十一月 ,年羹尧对李维钧说:“怡亲王宅第外观宏厂(敞),而内草率不堪,矫情违意,其志可 见。”(29)年羹尧是妒嫉允祥的地位而产生对他的不满。但从他的谈话中,反映了允祥 的俭朴。允祥在为雍正选择陵址的过程中,“往来审视”费尽辛苦,他怕烦扰百姓,“ 常至昏夜始进一餐”(30)。在他病重时,对身后之事一一指示。他按照《会典》绘制了 坟茔图一幅,告诉家属,修建他的坟茔,以图为准,不得稍逾。“身后殡殓,只用常服 ,一切金玉珠宝之属,概不可用。”(31)

四年(1726)七月,雍正亲书“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匾额赐允祥。并解释说:“怡 亲王公尔忘私,视国事有如家事,处处妥贴,能代朕劳,不烦朕心”,是其忠;“小心 兢业,无纤毫之怠忽”,是其敬;“精白一心,无欺无伪”,是其诚;“直言无隐,表 里如一”,是其直;“黾勉奉公,夙夜匪懈”,是其勤;“一举未尝放逸,一语未尝宣 漏”,是其慎;“清洁之操,一尘不染”,是其廉;“见理透彻,莅事精详,利弊周知 ,贤愚立辨”,是其明。他对廷臣说:“朕观尔等在朝诸臣,于忠勤慎明四字,尚多有 之。若诚敬直廉,朕则未能轻许。”(32)要求他们以允祥为榜样。

允祥病后,雍正对他“医祷备至”。雍正“每欲亲往临视”,允祥都再三恳辞。为了 宽慰雍正,“旬月间必力疾入见”(33)。雍正八年(1730)五月初四日,允祥病故。当时 雍正也在病中,他悲痛不已,亲临祭奠。在他深切的悼念中,充满了怀念与感激之情, 他说:“王实能佐朕治安天下,朕实赖王翼赞升平”(34),“自古以来无此公忠体国之 贤王”(35)。雍正超出常例,特为允祥素服一月,在朝官员也不例外。康熙诸子初以胤 字排行,雍正即位后,为避胤禛名讳,改胤为允。雍正为了表示对允祥的怀念,谕令恢 复原名胤祥。赐谥曰贤,令配享太庙。雍正觉得还不够,他用自己的藩邸积蓄,为允祥 修建陵园。

允祥有五子:长子弘昌、次子弘暾、三子弘皎、四子弘昑、五子弘晓。弘暾初册为世 子,与弘昑皆早殁。弘暾死后,其所聘未婚妻傅察氏年仅十七,恸哭截发至王府,恳求 持服守制。允祥以其未婚,不忍误其终身,未允。遂于母家持服守节,立志不再嫁人。 及允祥死,又持服上门哀请。雍正命王妃纳为子妇,弘暾身后典礼,视其贝勒,从亲侄 中选一人为嗣,袭封贝勒,令傅察氏抚养,“以旌节孝”。弘昌封贝子,弘皎封宁郡王 ,弘晓袭封怡亲王。雍正谕令:“吾弟之子弘晓,著袭封怡亲王,世世相承,永远弗替 。凡朕加于吾弟之恩典,后代子孙不得任意稍减。”(36)乾隆三十九年(1774)十二月, 乾隆帝在制订清初以军功封授的王爵“世袭罔替”之制时,说:“此外,如怡贤亲王公 忠体国,经皇考(指雍正)特恩有世袭罔替之旨,亦应遵守勿替。”(37)使之成为特恩世 袭罔替的开端。

由于允祥做过一些有益于百姓的事,如兴修水利,减轻粮赋等,故死后,民间十五省 请求为他建祠堂,雍正特准于奉天、直隶、江南、浙江建造。京西白家疃是允祥生前最 有影响的地方,他“尝因田猎,往来于此”。此地“泉甘木茂”,允祥喜欢这里的风土 民情,在此修建了“别苑”,“以为憩息之所”。每有余暇,与当地百姓“话农桑课耕 织”(38)。允祥对雍正说:“白家疃一带居民,忠厚善良,深知感激朝廷教养之恩。” (39)雍正初年,他曾在白家疃附近兴修水利。允祥死后,白家疃一带乡民感念允祥遗恩 ,愿自备资金,呈请建祠。雍正特拨内帑,将允祥别苑改建祠堂,于雍正十年六月建成 ,名贤王祠。雍正把白家疃一带十个村庄二百九十八户的地丁银“永远蠲免”,又把附 近“入官田土,三十余顷”,作为祠堂“祭田”,按人口“酌量多寡,派拨地亩,令其 世世管业。”(40)

综上所述,允祥克尽臣弟之道,鞠躬尽瘁,在雍正朝前期起了重要作用,雍正说他是 “柱石贤弟”。特别是允祥不居功,以谦抑为怀,故能始终得到雍正的信任,保持荣宠 不衰,“为天潢懿亲振古未有之荣”(41)。

注释:

①《康熙实录》卷234,第336页

②张廷玉:《和硕怡贤亲王行状》

③弘旺:《皇清通志纲要》卷四下,其中记载:康熙四十七年“九月,皇太子、皇长 子、皇十三子圈禁”

④《八旗通志》初集,卷134,《和硕怡贤亲王胤祥》

⑤雍正《朱批谕旨》第一函第五册,李维钧条,雍正元年十一月初九日。

⑥《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卷二十。

⑦《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卷二十。

⑧《上谕内阁》雍正八年五月初九日。

⑨昭梿:《啸亭杂录》卷一,第9页。

⑩《八旗通志》初集,卷134,《和硕怡贤亲王胤祥》

(11)《八旗通志》初集,卷134,《和硕怡贤亲王胤祥》

(12)《上谕内阁》雍正四年四月十四日

(13)《八旗通志》初集,卷134,《和硕怡贤亲王胤祥》

(14)《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卷28,《赐怡亲王》

(15)张廷玉:《和硕怡贤亲王行状》

(16)《上谕内阁》雍正八年六月二十九日。彭昭升:《测海集》卷二,《思贤咏·和 硕怡贤亲王》。《清朝野史观》(一)第28页

(17)《上谕内阁》雍正八年五月初九日。

(18)雍正《朱批谕旨》第一函第一册,齐苏勒条,雍正二年十二月十三日

(19)雍正《朱批谕旨》第一函第五册,李维钧条,雍正二年十一月十三日。

(20)《曹家史料》第165页。

(21)《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18册,任国荣条,雍正八年七月十二日。

(22)《上谕内阁》雍正八年五月初九日。

(23)《上谕内阁》雍正八年五月初九日。

(24)《上谕内阁》雍正八年五月初十日。

(26)《八旗通志》初集,卷134,《和硕怡贤亲王胤祥》

(27)《上谕内阁》雍正八年五月十九日。

(28)《上谕内阁》雍正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29)《永宪录》卷三,第196页。

(30)《上谕内阁》雍正八年五月十九日。

(31)《上谕内阁》雍正八年六月二十四日。

(32)《上谕内阁》雍正四年七月二十一日。

(33)张廷玉:《和硕怡贤亲王行状》

(34)张廷玉:《和硕怡贤亲王行状》

(35)《上谕内阁》雍正八年五月初七日。

(36)《雍正实录》卷97,第298页。

(37)《乾隆实录》卷972,第1274页。

(38)《敕建白家疃和硕怡贤亲王祠碑记》

(39)《上谕内阁》雍正八年六月初七日。

(40)《敕赐白家疃贤王祠祭田碑记》。《东华录》雍正朝,卷16,雍正八年六月。

(41)《清朝野史大观》(一),第29页。

原文出处:清史研究 1993 01

版权所有: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    海淀校区: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邮编:100088    | 学术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