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研究人员>>专职研究人员>>正文
张中秋 教授

 

undefined

张中秋教授

 

 

一、简

张中秋:男,1962年生,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教授,中国法律史学会执行会长,博士生导师;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代表作有《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和《中日法律文化交流比较研究》以及《原理及其意义── 探索中国法律文化之道》;曾获得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最高奖优秀专著奖1项,合作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独立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3项。

 

二、在研项目

1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传统法哲学研究(15AFX005)”主持人。

2、教育部2016年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义理与法理:中国传统法理及其当代价值(16JJD820021)”主持人。

 

三、科研成果

() 学术论文

1、“试论秦朝法官责任制”,《法学杂志》1985年第4期。

2、“耐刑完刑考辨”,《辽宁大学学报》1987年第1期。

3、“中国封建社会奸罪述论”,《南京大学学报》1987年第3期。

4、“同姓不婚到同宗共姓不婚的历史考察”(第一作者),《南京大学学报》1988年第3期。

5、“论唐代司法审判的法律依据”,《史林》1987年第4期。

6、“英宗新政与大元通制”(第一作者),《江海学刊》1988年第4期。

7、“论中国律的历史发展及其特点”,《史学月刊》1989年第1期。

8、张中秋等:“大唐律令与唐代经济繁荣关系之研究”,《南京大学学报》1990年第2期。

9、“西方古代法的形式及其特性”,《南京社会科学》1990年第4期。

10、“论大唐律令与唐代经济衰退的关系”,《江海学刊》1991年第1期。

11、“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人治精神若干问题辨析”,《南京社会科学》1991年第2期。

12、“论中国传统法律的伦理化”,《比较法研究》1991年第1期。

13、“中华法系封闭性释证” (第一作者),《南京大学学报》1991年第3期。

14、“中国集团本位法的形成与发展述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1年第4期。

15、“中国传统法文化在现代法制中的意义” (第一作者),《江苏社会科学》1992年第4期。

16、“现代化进程中的法律文化变迁”,《南京社会科学》1993年第1期。

17、“现代化进程中的宪政问题”,《南京社会科学》1993年第5期。

18、“宋代吸引海外贸易的法律措施叙论”(第一作者),《法学研究》1993年第4期。

19、“中国著作权立法史述论” (第一作者),《法学评论》1994年第4期。

20、“秦代工商法律研究”,《江苏社会科学》1994年第5期。

21、“汉代土地法律制度研究”,《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4年春季号。

22、“唐代专卖法律研究”,《南京大学法学评论》1995年春季号。

23、“传统中国政治生活类型的转变”,《法学》1995年第6期。

24、“汉代工商法律叙述”,《南京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

25、“唐代对外贸易的法律调整措施叙述”,《江海学刊》1996年第1期。

26、“中国经济立法传统及其现代意义”,《法学》1996年第11期。

27、张中秋:“回顾与思考:中华法系研究散论”,《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9年春季号。

28、张中秋等:“对我国立法权限划分和立法权运行状况的观察与思考”(第一作者),《政法论坛》2000年第6期。

 29、“价值的追求:古典自然法哲学述评”(第一作者),载《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

30、“透视唐代经济民事法律”,载《法学》2002年第1期。

31、“法治及其与德治关系论”,载《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32、“进路与出路:中西法律文化比较论纲”,载《江海学刊》2002年第3期。

33、“对中西法律文化的认识”,载《光明日报》2002820日理论版。

34、“继受与变通:中日法律文化交流考察”,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年第2期。

35The interface between Chinese traditional legal culture and modern Chinese legal system ,Tai Culture,VoI.VI,No.1&2, Berlin

36、“法律文化与社会发展”,载《光明日报》2003826B4版“理论周刊”。

37、“井田制的衰亡:新制度经济学派视角下的春秋战国土地产权制度变迁” (第一作者),载《法商研究》2003年第5期。

38Studi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illage Conventions and Their Cultural BackgroundsComparative Studies of Village ConventionsChinaKoreaVietnam and JapanNagoya University Center for Asian legal Exchange Symposium2003Nagoya

39、“法律文化与政治文明和社会发展”,载《法学》2004年第3期。

40、“乡约的诸属性及其文化原理认识”,载《南京大学学报》20045期。

41Human Being & Culture and LawTo perceiv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ultural principle of Human Being the feasibility and difficulty as well as its overcome of the legal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US-China Law Review,Feb.2005, ISSN1548-6605, USA

42、“2004年法律史学新进展”(第一作者),载《政法论坛》2005年第3期。

43、“家礼与国法的关系与原理及其意义”,载《法学》2005年第5期。

44、“唐代民事主客体与民事法源的构造”,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年第4期。

45、“论西方私法文化的传统与发达”,载《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8期。

46“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制的联系”,载韩国韩中法学会主办《中国法研究》2005年第5辑。

47、“论中国传统法律的公法文化属性”,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48、“中日法律文化交流的动因比较分析”,载《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49 L’homme, le droit et la culture: la possibolité, les difficultés et les solutions aux échanges entre cultures juridiques chinoise et occidentaleREVUE EUROPÉENNE DU DROIT ET DE L’ÉCONOMIEN˚5-N˚6 janvier-juin 2005ASSOCIATION DES JURISTES ET DES ÉCONOMISTES CHINOIS EN FRANCE (A. J. E. C. F.)

50A View on Law in East AsiaEast-Asian Legal Tradition and Its Change & FutureIdentity and Change of Law in the East AsiaCollege of Law Kyungpook National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Symposium2006KyungpookKorea(韩国国立庆北大学法学院:《法学论考》,第24辑)

51、“论西方法治的理论与实践”,载《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52、“中日法律文化交流的选择比较”,载《政法论坛》2006年第4期。

53、“中国经济法律传统及其与社会盛衰之关联”,载《法学》2006年第10期。

54Studi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illage Conventions and Their Cultural Backgrounds. US-China Law Review, Dec.2007, ISSN1548-6605, USA

55、“从中华法系到东亚法:东亚的法律传统与变革及其走向”,载《南京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56、“论传统中国的律学兼论传统中国法学的难生”,载《河南政法管理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57、“传统中国法的道德原理及其价值”,载《南京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58、“日本输入唐代法律文化的效果与影响”,载《法学》2008年第3期。

59、“对中日法律文化交流的透视──以它们成败得失的原因为对象的比较”,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年第3期。

60、“概括的传统中国的法理观”,载《中国法学》2008年“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专辑”。

61、“法律文化交流的一般原理及其作用”,载《政法论坛》2009年第2期。

62、“中华法系与罗马法的原理及其哲学比较”,载《政法论坛》2010年第3期。

63、“中国社会转型与法的统一性”,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0年第4期。

64“中华法系道德文化精神及对未来大中国法的意义”,载《法学》2011年第5期。

65、“传统中国法的道德原理及其价值──以《唐律疏议》为分析中心”,载高明士、黄源盛编:《秩序规范治理──唐律与传统法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台北:台湾政治大学出版中心2011年版。

66“传统中国的法秩序及其构成原理与意义”,载《中国法学》2012年第3期。

67“为什么说《唐律疏议》是一部优秀法典”,载《政法论坛》2013年第3期。

68“如何使法史学有思想和影响”,载《法学》2013年第5期。

69“晚清中国对继受外国法的选择”,载《亚洲研究》2014年第1期。

70“传统中国法的精神及其哲学”,载《中国法学》2014年第2期。

71“传统中国国家观新探──兼及对当代中国政治法律的意义”,载《法学》2014年第5期。

72China’s Selection of Foreign Laws  for Succession in Late Qing DynastyRechtsgeschichte / Legal HistoryMax-Planck-Institut für europäische RechtsgeschichteJournal of the Max-Planck Institute for European Legal History Rg22.2014Frankfurt.

73“中西法治文明历史演进比较”,载《南京社会科学》2015年第5期。

74传统中国法特征新论”,载《政法论坛》2015年第5期。

75“传统中国司法文明及其借鉴”,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6年第4期。

76、“从文学到吏事──唐宋判文演变的法律文化探析”(第一作者),载《法学》2016年第6期。

() 学术著作

1、《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第四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三版;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二版;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一版。   

2、《法律与经济:传统中国经济的法律分析》(第一卷)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3、《法理学:法的历史、理论与运行》(第一作者)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唐代经济民事法律述论》,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5、《比较视野中的法律文化》,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6、《中日法律文化交流比较研究──以唐与清末中日文化的输出与输入为视点》,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7、《原理及其意义──探索中国法律文化之道》,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2015年第2版。

8、《中国法律形象的一面──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法》(编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9、《道与法──中国传统法哲学新探》(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四、研究方向:法律文化

五、研究领域:中国传统法理与法哲学

六、电子邮箱:nuzzq@tom.com

版权所有: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    海淀校区: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邮编:100088    | 学术链接